心归红旗

2016-09-28   稿源:    编辑: 郑 剑辉

  红旗仪表想员工所想,打造体现人情味的家和企业文化 心归红旗

  

  “公司给我们分配的夫妻房,比我们自己老家的房子不知要好多少呢!”来自重庆的老刘表达自己对公司宿舍的认可。而这一切都得益于红旗仪表(长兴)有限公司的“家和文化”理念。

  

  企业园区成一个个社会生态圈

  在红旗仪表办公楼二楼,我们见到了总经理助理李冬冬,一个典型的80后男孩。健谈、阳光、稳重,是他给人的最初印象。李冬冬坦言,其实自己也深受企业文化影响,“当初只是想在企业锻炼一下然后跳槽到别的平台,现在这样的想法早就没有了,在这里待着就像是待在家里一样。”

  站在办公楼向窗外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人工湖,“这里当初是用来给员工游泳的,后来水越来越深,现在专门用来让员工在空余时间垂钓,里面的鱼每年都会由公司买来放进去。那里是火炬广场,每天都有人去跳广场舞,我们还给他们配了专业音响和夜间照明灯。”此外,还有一些孝文化标志、假山,这些无疑给整个工作区域增添了景致,也印证了公司成立初期提倡的,打造花园式工厂。

  李冬冬告诉记者,总经理周春龙一手打造的企业园区,其实类似于一个小小的“社会生态圈”。这里不仅有宿舍、小超市、公园,还配备了KTV、棋室、舞蹈房,2010年还建起了一个体育馆。

  所有这些都源自于周春龙的一个希望:员工能把企业当成一个家。

  

  想员工之所想让他们有归属感

  从李冬冬口中了解到周春龙的一些经历后,我们才终于理解为何他这么看重企业文化。

  周春龙在18岁外出打工时饱尝举目无亲的心酸。“那时,他就想怎么样才能让员工不那么孤单,这也是后来他打造自己企业文化时的初衷。”李冬冬说。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内部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外部打造美誉度和信誉度,是发展的助推器,而做到这些是需要载体去支撑的。为了使员工能够快乐工作、快乐生活,企业需要尽可能地为员工着想,尽量满足员工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

  而红旗仪表一系列企业文化,确实留住了员工们的心。今年三十出头的王秋霞来红旗仪表工作已经6年了。“我早把红旗仪表当成是另一个家,哪儿都不想去,就愿意留在这里,住着舒适的夫妻房,没事儿还可以互相串个门。只有听到车间里的机器声,我才会觉得心里踏实。”

  针对年轻员工,提供健身、休闲场所;在厂区围墙边开辟一片菜地,供年长的员工种种菜;一些喜欢钓鱼的员工也可以在公园里的人工湖里钓钓鱼。另外,还会不定期组织活动,比如出去旅游。

  眼下,红旗仪表将员工流动率控制在6%,成为长兴所有工业企业中人员流动率最小的企业之一,这无疑大大减少了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成本。

  

  家和文化已经成为红旗仪表的一张金名片

  “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很难,而要让员工把企业当成是自己的家,应该是难上加难。”李冬冬说,“家和文化”需要渗透到日常严格管理中,但管理也要有浓厚的人情味。这已成为国内外许多企业追求和实践的管理信条。“我们必须在细微处体现人情味。”李冬冬介绍,企业是个大家庭,企业领导要让员工处处感受到家的温暖,“现在很多企业十分注重集体福利,但往往都是从大处着眼,对那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不但要抓好大事,对那些生活或工作中的小事也要积极解决,当成‘大事’。”

  今年,红旗仪表推出了“孝心1+1”基金,即员工每月工资扣除100元,公司再补助100元,这些钱将被打到各位员工父母的账户上。李冬冬解释说,“公司目前60%是年轻人,基本都是月光族,尽管他们现在还没有到赡养父母的年龄,但这个基金能让他们提前进入赡养父母的角色。”员工邬定珍的母亲就直言:“你们公司想得真周到,收到这200元比过年收到你1000元还要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