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岩村治水不忘护路 复活百年古道

2016-04-01   稿源:    编辑: 郑 剑辉

    清晨,沿着小柏公路一路向西,远处鸟儿在光秃秃的古银杏树枝上叽叽喳喳叫着。汽车开了近二十分钟,来到了小浦镇方岩村。方岩村位于“十里古银杏长廊”的中部,这里山清水秀,古木成群,自然环境十分优美,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保存着大量古村和古道遗迹。近年来,方岩村遇到了一个难题,古道保护和现代化改造之间究竟该如何取舍?

  百年古道即将消逝

  走在一段长300米的似古非古的大道上,方岩村村主任许建中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为了让古色古香的古道可以继续保留,方岩村对古道进行了修缮。

  跟着许建中来到原来的古道,如今的古道已经残缺不全了,沿着古道走了百米的样子,看到一段比较完整的古道。古道是用当地产的石头堆砌而成,两边低中间高,像一个人的背脊。许建中告诉我,这条古道长达1.2公里,中间由于经过村庄,受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一点点地在被破坏。在路的两端有比较完整的古道,那里走的人少,古道原貌依旧还在。

  对古道,村里的老人对它比较了解。“这条路,我小时候就已经有了,听我们的祖辈说,这条路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它也是附近几个村主要的交通要道。”今年已经80多岁的施南如老先生说。他回忆道,自己家就在古道边上,小时候经常在这条路上玩,对这路的感情也比较深。现在都是水泥路、柏油路,看不出一些生机。“记得小时候,每年春天古道的两边都是青草,雨水多的日子还会长青苔,走在这样的古道上能闻到青草的味道,处处充满生机。”施南如笑着说。

  现在村民都盖起了新楼房、买了摩托车和小汽车,古道渐渐满足不了这些交通工具的需要。前几年,好几条古道开始破了,有的还塌了。特别是随着前几年道路硬化率考核和新农村的推进,这条古道很多部分都被破坏。不少村民开始用水泥自行修补,慢慢地,途经村中的一段段古道,已经看不到昔日用石头铺就的模样了。2014年方岩村开始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改造,为了能把直径30公分的污水管道填埋进去,就必须挖开近1米宽的古道,这样一来途经方岩村许家自然村的古道几乎看不到古道的影子了。

  既要五水共治也要古道保护

  一边是“五水共治”,一边是古道的消逝。到底是要“五水共治”还是要古道文化,问题摆在了方岩村人的面前。

  眼看着,几百年的古道要消逝在自己手里,许建中给出了答案,既要“五水共治”也要古道文化。于是他向小浦镇和村委会提出了要修复古道,要保存方岩村的历史文化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和同意。

  “我们村里准备投资100万元,对古道进行修缮,将历史文化留下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种文化传承,让他们知道在现代钢筋水泥下,还有独具特色的古道。”许建中激动地说。

  一开始劲头很大,但被开挖的古道修缮起来遇到了问题:古道所砌的石头如今在周边找不到了,更不用说工艺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石头怎么修缮古道,于是许建中专门去了其他地方考察、学习。许建中专门去福建泉州淘到了贴近自然的茅山石石头。有了材料,借助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开挖的道路,一边“五水共治”一边还省去了修缮古道开挖的工程,一举两得。

  “不知道用茅山石效果怎么样,我们先暂定修300米,看看具体情况。”许建中说。“虽然和之前的古道不一样,但是这样远远去看上去更加整洁更加宽敞了。”施南如老人说,“现在要修复好这条古道,基本上不可能了,别说铺路用的石头没有了,就是有,修路的工艺也达不到,与其修出四不像还不如这样的既有古朴又有现代气息的路呢。”村里的人对于古道修缮的效果都很满意,这样也让许建中更加坚定信心去把其他900米的古道进行修缮。“一些路段还是保留着古道,对于这些我们会根据情况,在两边给予加固,让古道继续保留着。古道两头是延伸至山里的,那里的路我们不准备去修缮,让它保留原来的面貌。”许建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