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文物的活地图

2016-06-29   稿源:    编辑: 郑 剑辉

梁奕建:长兴文物的活地图


  走进梁奕建的办公室,他正在伏案修改材料。

  想象中,博物馆研究馆员应该是谢顶,头发花白,戴着老花眼镜……而梁奕建清秀的眉宇间透露着一股淡然,一种涵养。他瘦弱的身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

  学生年代正逢“文革”的梁奕建学历并不高,而他从事工作专业性又特别强,但凭着一股犟劲,他干得非常出色。2008年他晋升为文物博物馆研究馆员,成为长兴文教系统第一人,并进入国家文物博物馆专家库。

  在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为了工作,梁奕建曾连续10年上班年均355天以上。为了工作,他甚至休克在岗位上。“那时候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人员少任务重,没办法。”淡淡的口吻中,梁奕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模式。

  在县博物馆,梁奕建不顾体弱多病,跑遍全县,成为长兴文物的活地图。在文化遗产保护风口浪尖中,敢于说真话、办实事,使面临破坏的4处文化遗产成功申报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担任馆长12年的他,主持、协助、实施抢救性考古发掘26项,出土文物近20000件。其中七里亭遗址、合溪洞遗址分别入围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就了“浙江人类历史从长兴写起”的美誉。

  2012年,梁奕建从馆长岗位上退下来,但是“梁馆长”的一句话让人记忆深刻——“职务退了,责任没退。”就是凭着这样的精神,梁奕建退居二线后仍然协助新班子继续尽心尽力尽责,并自觉挑起服务乡村的担子。

  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从馆长岗位上退下来的梁奕建全身心扑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上。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多来,梁奕建下乡300多次,为文化礼堂建设授课12次,义务为15个村编写陈列大纲,个人投入5万多元购置相机为乡村拍摄资料上万张,在文化礼堂无偿展览图片1500多幅。

  凭着多年的从业经验,梁奕建提出文化礼堂建设“九个结合”,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今他已被同行们誉为“文化礼堂建设业务总辅导”。其间,他主创的“红色山村”长中文化礼堂基本陈列成为2014年长兴乃至湖州重要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

  近两年,他又先后担任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与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同仁们一起同心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