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娃娃抓起
发布时间: 2024-01-22

  “弓步站稳,身体前倾,举高木槌,对着粉团用力打下……”近日,小浦镇幼儿园操场上一派热闹景象。在合溪村、小浦村文化礼堂志愿者的带领下,10名大班孩子正兴致勃勃地学打年糕,来自当地小学的学生代表前来观看这项流传百年的传统技艺。

  在小浦镇,将本地非遗项目引入校园、打造校园名片的做法,已成为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举措。目前,在各村文化礼堂管理志愿者的助力下,小浦镇已有7个非遗项目走进了学校。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在校园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小浦小学坚持京剧进校园22年,培养了数千名京剧爱好者。在大岕口村、方岩村文化礼堂志愿者和省内外多名戏曲专家的指导下,学校的“小京班”成长迅速,成为当地一张文化金名片,8次走进中央电视台,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戏曲比赛中获奖。“看到孩子表演得有板有眼,我打心眼里开心,我们浙北戏迷村后继有人了。”谈到国粹传承,“小京班”班主任张秋平感到十分欣慰。

  流传200多年的“五庄白龙”是湖州市非遗项目。自2021年开始,小浦小学、小浦幼儿园都成立了“少儿舞龙队”,聘请专业人士来校传授舞龙技艺。“小时候我就听爷爷奶奶讲五庄白龙的故事,我知道它是一条勇敢和善良的龙。”小浦小学舞龙队成员张炎说,因为力气大,自己就被同学们推荐舞龙头。舞龙是件力气活,对于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要将整条龙舞“活”很不容易。为了让孩子舞得动,学校特地制作了轻巧的小龙让孩子们练习。孩子们兴趣浓厚,学习刻苦,舞龙技艺不断提高,在2023年浙江省首届龙狮锦标赛中获得了银奖。

  小浦小学的地方课程中,安排了当地民俗文化内容。潘礼南村文化礼堂志愿者钱佳锋应邀担任“乌梅文化”辅导员。他说:“烟熏乌梅已有千年历史,古人发现烟熏后不仅可以延长保质期,而且还有特殊的烟熏风味,是一种最传统的加工方式。从梅树培育到乌梅加工,多年的沉淀,已经形成了当地的乌梅文化。我们有责任让家乡的乌梅文化代代相传。”

  近年来,非遗进校园项目在小浦已从“无意之举”变成“有心之为”,非遗传承除了艺术形式、参与规模的变化,传播的平台载体也越来越多。京剧表演、青团子制作、岕里婚庆、五庄白龙、手工打年糕、皮影戏、乌梅文化等7个非遗项目先后走进校园,孩子们在学习、体验中感受到了家乡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