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比风尚 | 最美争先榜——​许美英:一位退休教师的文化情怀
发布时间: 2023-05-08

  长兴紧扣实干争先主题实践部署要求,大力开展“六创六比六看”攻坚行动,向着“富美长兴”奋斗目标迈出坚实步伐。文明长兴推出《群众比风尚——最美争先榜》,聚焦那些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坚持精神文明引领,形成长兴有礼、全民示范的社会新风尚。

今天一起来了解

许美英的故事

(左一许美英)

  提起“浙北戏迷村”,人们自然会想到小浦镇方岩村。提起方岩村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人们自然会想到许美英。许美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教师。但她的名声却不小,她是一位坚守群众文化事业30多年的文化志愿者,是“长兴好人”的获得者,小浦镇最美志愿者、最美乡贤。她带领村里文艺爱好者把方岩村文化礼堂管理得井井有条,使文化礼堂成为了村民愉悦身心,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记住乡愁的精神家园。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退休教师“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风采。

 

她带出了一个“队”

  18年前,她从小浦镇方岩完小荣退。在职时,她已经担任方岩村群众文化带头人十几年。每年,她都要配合村里组织乘凉晚会、中秋文艺演出、乡村村晚等活动。她把老年京剧票友组织起来,每周坚持活动,从不间断。她的努力,使方岩的“老京班”一直延续下来,直至今天,依然热情不减。退休那年,她萌生了把村里妇女组织起来,创办文化团队的念头。于是,她找到了村书记,要求村里支持。村书记一听组建文化团队,马上表态,全力支持。村干部和许美英的手握在了一起,两人开心地笑了。方岩村文艺团队就在这笑声中诞生了。

  聘请老师,选择场地,购买用品,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只剩下组建队伍这一关了。娱乐为自己,有老师教,不用出“师傅钱”,这样的好事大家一定会抢着报名。然而,她想得太简单了,通知发下后三天,居然没有一个人来报名。立下“军令状”的许美英开始寻找原因。通过走访谈心后,她找到了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怕耽误家务,又要洗衣烧饭,又要照顾男人孩子,还要从事农活,哪有工夫参加文艺活动?二是胆子小,平时在别人面前说句话都怕羞的农村妇女,要她们在大庭广众下蹦蹦跳跳,唱唱演演,心里别扭,学不好还会被人笑话。三是没兴趣,平时闲空的时候大多在看电视、闲聊和打牌,像城市里那样的文艺运动,只是在电视里看过,农村人不兴这个。

  针对不同的心理,许美英想尽了办法。“自家人好说话”,她动员自己的家人帮助做工作,还把自己的邻居、亲戚、朋友先拉到健身队来。每天晚上,她都早早地吃好饭,把家务留给丈夫做,自己挨家挨户做工作。为了吸收一位队员,往往要跑好几趟,有的还得通过别人来说服。

  为了激发兴趣,许美英自己出钱带队员们去兄弟单位参观;没有服装道具,自己先垫钱购买。她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成果。方岩村艺术团终于组建成功。而今,艺术团会打功夫扇、会跳腰鼓舞,会演戏、唱歌,成为了小浦镇一张文化名片。

 

她促成了一个“馆”

  许美英是“岕里婚庆”民俗文化的第五代传人。她对“岕里婚庆”的场面布置、迎亲情景、接亲和洞房仪式等非常熟悉。特别是对“岕里婚庆”每个环节包含的意义很清楚。每当村里有人举办中式传统婚礼,她都会热心去帮忙。她说,“岕里婚庆”最能体现岕里民俗特色,是很多文化的集中体现。例如,从婚庆装饰上看,它是剪纸文化、刺绣文化、岕里竹木加工技艺的集中反映。女方舅舅抱新娘、长辈送新娘、男方长辈接新娘,都是长兴讲究辈分的体现。因此,研究岕里婚庆,对了解长兴民俗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这里有待客最高规格的三道茶:炒米糖茶、熏豆茶、野山绿茶;这里有婚宴上菜顺序上的习俗:首上羹、末上鱼,意为甜蜜开头、永远有鱼;这里有长辈上座的习俗,双方长辈受到最高规格的礼仪;这里还有闹洞房、吵喜的习俗,由热闹引申为人气旺、生活红火;还有嫁妆中的“三桶”习俗:马桶、脚桶、水桶,被赋予“子孙桶”“福寿桶”“财宝桶”的美称;吃蚕花饭、吐饭粒的习俗和寓意;进男方家前的洗脸换鞋、跨火盆、踩麻袋等,都有很好的含义,成为了代代相传的习俗……

  许美英觉得这一传统文化必须传承下去。于是,她向村里提出了建立婚庆队伍,让“岕里婚庆”重新回归人们的生活。村里觉得这是文旅融合的一种举措,于是决定先成立婚庆队。许美英自己讨来任务,又一次忙开了。先自己出钱购买了打击乐器,组建婚庆锣鼓队。接着叫来自己的弟弟按照图纸做花轿。把自己家里的老物件捐出来,扛嫁妆的条箱、新娘的随身箱子、蚕匾、红圆盘等用具,不用村里花一分钱。接着,带领大家排练,把每一个环节做到位。她的辛勤付出,“岕里婚庆”终于成型了。而且,既有了舞台版的表演,又成为了体验版的游客参与项目。

  前年开始,她又配合村里建立“岕里婚庆”乡村博物馆。博物馆里有一半以上的老物件是她走村串户“访”来的。这一项目也顺利通过了市级非遗验收。而今,婚庆博物馆成为了游客的打卡点,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

 

她成就了一条“路”

  在许美英的带领下,方岩村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周二下午,方岩村文化礼堂组织戏迷唱戏;每周六下午,方岩小乐队进行排练。乐队一直是方岩村文化活动的“短板”。为了补齐这块“短板”,去年,已经73岁的许美英自己带头学电子琴。网上学,自己练,请人指点,学得特别认真。她说,最大的愿望是能够上台为村民伴奏。苦练终究有成果,今年她和小乐队两次在村级活动中为大合唱伴奏。她的激情鼓励着其他村民,目前,有十几名村民投入到器乐学习中,小乐队越来越像样。

  丰富的活动不但让村民的业余生活变得充实有趣,而且推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实现了生活富裕,精神富有。媒体曾以《变“麻友”为“票友”》为题报道过许美英的事迹。这批文艺爱好者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们响应许美英的号召,成立了方岩村文化志愿者队伍。她们给自己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杏福志愿团队。这个团队不仅为村民送文化,而且为村里办实事。她们承包了长达1.5公里村老路道的卫生保洁工作。许美英给志愿团队排出了值日轮流表,确保每周一次大扫除,每天有人负责常规保洁。不仅如此,而且负责沿路孤寡老人的照顾。自从有了志愿服务队,村里不再安排保洁员。媒体曾以《50位志愿者上岗,3名保洁员下岗》为题作了推送。

  这条路整洁、美观,村名们称它为“诚信路”,是方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样板路”。

  许美英:“退休了,大家这么尊重我,我觉得应该为村里,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从小喜欢文艺活动,带大家唱歌、跳舞、弹琴,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不是奉献,而是享受。我要感谢村里,给了我这么好的平台,感谢所有的文化爱好者,你们在陪伴我,为你们服务好,是感恩,是我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