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铸魂:以红色教育补足精神之钙
发布时间: 2022-11-08

红色教育蕴涵一心为民的爱国情怀、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品格,是开展未成年人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的重要载体,必须针对现状,明确内容,拓展路径,以有声有色的红色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 

 

一、未成年人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在当前未成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尚未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 学校对理想信念教育重视度不够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奠基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积淀的重要时期,更是未成年人道德修养提升和道德认知形成的关键节点。而小学阶段的理想信念教育并未引起高度重视,很少会作为重要且系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未成年人接受的是散点式教育,对其认知也未必全面。 

 

2. 教师在教学形式选择上略显单一 

 

理想信念教学措施单一,既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还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导致无法挖掘认知取向、成长价值。就目前而言,内容大都偏向于理论,晦涩且枯燥无味,普遍采用单向传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提不起兴趣,针对学生心理特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尚需加强。 

 

3. 在理想信念认知上缺乏高度 

 

当前社会背景下,家长和学生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学业上。对他们而言,学习和成长的理想信念就是取得高分。一旦学业成绩跌落,亲子矛盾就暴露,学生的心理就会出现问题,信念开始瓦解。而且目前大部分未成年人生活安逸,缺少辛苦劳动的生活体验和为国家、社会、民族拼搏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普遍缺少报效祖国、造福人民、富强民族的远大志向,未成年人的成长被囿于狭窄的空间中。 

 

二、未成年人红色教育的主要内容 

 

将红色教育融入学校教育,重温革命先辈走过的苦难与辉煌,弘扬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继承党的红色基因与优良传统,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国家价值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 学习红色历史,讲好红色故事,激发理想信念 

 

红色历史是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而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是无数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不畏生死,用生命、鲜血和汗水浇灌的奋斗史,是广大人民一心一意跟党走,创造美好生活的发展史。学校可系统化推进红色历史教育,发掘更加贴近学生、更能感染学生的红色故事,将探索的故事、奋斗的故事等作为教育案例与典型事迹,激发爱党爱国热情,促进未成年人与民族复兴大业同频共振。 

 

2. 发扬优良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增添精神动力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党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并以之为源头,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我们要借红色教育契机,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学党史,以文化自信增添精神动力,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和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3. 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凝聚精神合力 

 

红色基因是以红色资源为载体的精神存在,是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优良作风和精神追求。它寓于红色精神中,是培育、塑造红色精神的根本。传承红色基因,是继承先辈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不惧生死的爱国精神、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集体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塑造灵魂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学校红色教育的实施路径 

 

红色教育应将学校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历史讲解与情感体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在实践锻炼中积累智慧,在社会熔炉中锻造品格,在搏击风浪中增长才干,实现知、情、意、行统一。 

 

(一)整合校园文化,营造教育氛围 

 

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内核,加强基于红色内涵的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创设“一墙”“一廊”“一坊”“一室”“一院”的物理空间,“一群”“一号”“一台”“一站”“一学”的网络空间,将红色基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高扬红色教育风帆,润泽校园文化。 

 

1. 打造学习氛围阵地,营造浓厚教育场域 

 

学校文化、校园环境是红色教育的无形心理场域。可通过红色宣传阵地,设计宣扬红色文化,让师生浸润在红色文化的可视环境中;还可形成隐性制度文化、活动文化,通过主题演讲、实践活动等,创设“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红色育人环境,推动红色教育的开展、实施,让教育的传承润心、润脑、润行动。 

 

2. 创设红色教育基地,获得沉浸式体验 

 

未成年人在红色教育中若产生时空疏离感,教育成效会大打折扣。所以,可创设利用红色教育基地,让红色教育贴近未成年人内心,提升教育效果。笔者所在学校创设了实景与虚拟相结合的红色教育阵地——“初心学院”,围绕主题设计当年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等六个历史场景,使未成年人获得沉浸式体验,真切感受革命先辈大无畏的英勇奋战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献身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奋发有为精神、谦虚朴素精神。 

 

(二)结合德育活动,丰富教育载体 

 

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断实践、反复总结的智慧结晶,红色基因的传承离不开实践活动。红色文化教育设计要符合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引导未成年人在实践中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以知促行。 

 

1.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培植革命奉献精神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未成年人以合作、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将伟人的品格进行具体化、形象化、人格化,感悟理想的力量和奉献精神,提升自身奉献意识,同时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开辟“红心晨谈”新模式,打造“德育微课堂”,让未成年人通过云端资源观察学习、实践学习,得到红色精神的洗礼。巧借主题节日,开展系列活动,促进未成年人认知的进步,奠定坚定理想信念的认知基础。 

 

2. 以红色研学为契机,传承革命奋斗精神 

 

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从政治向度、理论高度、情感深度、实践力度四重维度去培养奋斗精神,在体验与磨砺中传承奋斗精神。在十岁成人礼时,学校举行“红船少年·国防教育夏令营”活动,让未成年人在体验军营生活中增强奋斗意识,培养合作精神;探访上海中共一大会址、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绍兴东南抗日前哨等红色遗址,激励未成年人们弘扬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激发红色奋斗力量。 

 

(三)融合学科知识,优化教育路径 

 

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思政、语文等课程资源,将红色文化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融合,通过多维浸润,引导未成年人弘扬革命精神,培养高尚品德,强化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融合基础课程,实现常态化浸润 

 

深研教材、深读文本、深耕课堂,架起一座“红色革命精神”与课堂、课程链接的桥梁,让课堂承载文本,让课堂托起红色精神,成为未成年人精神熏陶的圣坛、萌生的沃土、拔节的田垄。如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多篇革命历史课文,可挖掘红色教育价值,规划教学策略、组织课堂形式,将红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音乐课上,让未成年人唱演革命经典歌曲,燃起红色记忆。积极开展与“爱国主义”相关的趣味活动,如“赛红船”“爬草地比赛”等,增强红色文化体验感。 

 

2. 融合精品课程,助力价值观形成 

 

红色教育的开展可借助特色精品课程,做强学校思想教育。开发校本红船课程,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对“初心学院”课程进行编排,分为“参观+任务单”“引导+体验”“探究+发现”多种课程模式。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将红色文化生动活泼地呈现给未成年人,提高未成年人的参与度,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红色教育形式“活”起来、色彩“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