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山乡吕山村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

2017-02-09   稿源:    编辑: 小钦

  吕山村位于长兴县吕山乡西北角,西面紧邻虹星桥镇,南邻吕虹村,东接雁陶村,北靠长湖申航道,处于吕山集镇,交通优势明显。吕山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辖北斗埂、东周、董家弄等6个自然村组成,有14个村民小组,489户,1398人,2016年底村党总部共有党员39名,是一个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村。

  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湖州市文明村创建目标,充分发挥“富而思求发展,永不满足创业”的精神,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较好的推动了我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3年的41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16.44万元。

  一、健全组织领导和各项制度,确保文明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为了确保我村创建文明村活动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我村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班子其他成员和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为成员的文明创建领导小组,把“团结协作,创先争优”作为班子建设的目标,把创建湖州市文明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目标。

  1、健全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文明村创建领导小组等组织建设,明确班子职责,发挥各自作用。建立三套班子每周例会制度,讨论村级日常事务,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严格落实党员议事会、村民理事会制度,在民主决策上,由村党支部提出意见、建议,在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交党员议事会、村民理事会、党员大会讨论,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最终形成决议。在民主管理、监督上,村中凡涉及村民利益的各项事务,都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同时,建立各种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机制,如村民理财小组、财务管理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等,真正体现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保障了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2、在抓好三套班子建设的同时,重视抓好其他群团组织建设。工会、团支部、妇代会、民兵等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各自联系的群众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妇女投身到文明村创建中来。

  二、提高认识,强化文明村创建意识

  1、为了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村每季度召开村“两委”和文明创建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创建工作,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多次召开全村动员会,印制了《吕山村民文明行为规范》发到每家每户。利用会议、黑板报、宣传栏、横幅、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媒体和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我村把握每一阶段宣传重点,引导群众了解湖州市文明村创建的目的和意义。

  2、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努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先

  后建起了文艺宣传队、农民法制队等,并连续开展“家庭文明户”的评比活动。通过文化阵地经常性的开展创建主题的文艺活动和各类培训教育来宣传创建的重要意义,形成了全村上下共创共建的强大合力。

  三、打开思路,多方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村集体收入。借助独特地理位置优势,我村投资500万元,征用土地3.7亩,建设完成日处理6000吨中水回用工程,可处理1500台喷水织机污水。目前,已经在厂处理喷水织机1300余台,为我村每年增加集体经济60余万元;二是加大现代农业建设力度,总规划占地面积400余亩,打造318沿线农园新景示范带,并发展火龙果、葡萄等大棚水果的种植,带动当地居民转变观念,增加收入。

  四、美化环境,提高品位,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1、投入16万元进行庭院整治工作:公共绿化投入5万元,庭院整理投入5万元,补家庭绿化投入1万元,其他投入3万元,新增道路硬化20万元,大大改善了我村的居住环境,道路整洁,河道清澈,受到村民的大力欢迎。

  2、在新村内户户建造室内水冲式卫生厕所,2015年全村共三个自然村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改造工程,小区内污水达到集中排放处理。取缔露天粪坑,引导村民正确使用改造后的无害化卫生户厕及污水池。全村先后修筑硬化水泥路面8.9公里,建路灯50盏,垃圾箱46个,垃圾车1辆,疏浚沟渠河道4.4公里等等。

  五、落实各项措施,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1、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100%。

  2、在医疗保险方面,除了参加企业职工保险外的村民外,我村农村

  新型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均在95%以上。

  3、加快文化阵地建设,投入了20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2800多平方米的集多功能培训室、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等为一体的办公大楼,创建一个新村文化广场和一个休闲公园,组建文艺队伍3支,不定期开展各类文艺活动。

  六、坚持依法治村,确保社会治安稳定有序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我村围绕普法规划确定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要求,紧扣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广泛开展了以“两抓两带三到家”为载体的“法律进村入户”活动,以此带动村民法律素质的提高。一是抓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法制教育,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学法用法。以村民法制学校为普法教育的主要阵地,邀请综治办同志讲课辅导,对村民进行普法教育,并借助宣传栏和广播,定期宣传法律知识,村民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普遍增强,无重大恶性案件、治安案件和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举办农村干部素质培训、法制讲座等各种方式,加强农村干部的法制教育,做到学法有计划,有记录,有效果。二是抓农村青少年和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带动家长及家庭成员学法用法,从青少年学法入手,通过孩子言行影响整个家庭,达到人人学法、守法目的。三是法律书籍送到家,法律知识传到家。

  通过文明村建设,我村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广大村民的肯定,村容村貌得到改善,村民的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我们也看到许多不足,工作不够规范、科学,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注重村组织的服务功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来满足群众对文、体生活的需要。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们将从社会的细胞着手,给村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努力。